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心理健康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升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下称“心理中心”)特在11月4日和7日组织了两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伦理培训。
此次培训特别邀请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退休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伦理工作组副组长钱铭怡教授主讲;共有90多位高校心理健康专业工作者参加,心理中心副主任刘玎老师主持。

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心理学院副院长焦璨教授致欢迎辞,感谢钱教授对我校心理工作的专业支持,希望深大心理中心可以按照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标准,持续提高我校心理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心理中心总督导卢宁教授强调参加伦理培训是成为称职心理师的重要一课,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在实务工作中践行伦理守则是咨询师的左臂右膀,期待参与学习的老师通过培训对伦理规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钱铭怡教授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注册系统的主要组织者和重要参与者,她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围绕《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中的知情同意、隐私权和保密的专业工作规范展开分享。钱老师指出,专业伦理是专业人员的专业人际角色与他人互动行为的规范,它涉及行为的适当性和边界,心理师除了不断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之外,还需要正确地履行专业职责,践行伦理守则,遵循法律责任。钱教授强调任何专业行为都要符合“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这五项伦理总则,知情同意和隐私保密集中反映了所有伦理要求,也是心理咨询取得成效的因素之一。对于目前流行的网络心理咨询,钱老师首先梳理网络咨询的优势与局限性,进一步说明其特殊的专业设置与规范,通过案例讨论等形式说明如何在网络心理咨询中建立专业的帮助关系、做好知情同意、保密与预警等工作。
作为我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引领者,钱铭怡教授在本次培训中充分展示了伦理意识和专业精神,为在场所有心理健康工作者树立了行为典范。通过本次培训,参与者更深刻理解了伦理守则的意义和规范,也更重视在专业实务中应用伦理守则。钱老师对在场专业人员提出了殷切期盼:保持专业水准,遵从伦理规范,提升专业责任,持续且有效地聚焦求助者的福祉,使其从中获益。
最后,卢宁教授为本次培训作出精辟总结。卢老师重申伦理议题的重要意义,表示此次培训为我校心理工作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提供了规范参照,鼓励所有参与者恪守伦理守则,恪守专业工作的生命线。
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秉承以人为本,育心立德的理念,致力于为全体在校生提供专业心理服务,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以真诚、专业的姿态与大家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