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不焦虑的校园生活


    20211213日晚,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不焦虑的校园生活”工作坊在粤海校区海滨游泳馆二楼团体辅导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蒲少华老师带领,共16名同学参与。

    工作坊以自由探讨的形式进行,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认识焦虑,区分适应性与非适应性焦虑,焦虑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学会与焦虑相处。

焦虑是什么?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其特点是感到忧虑、担心、害怕、紧张。当遇到潜在的威胁、危险或者消极事件,特别是那些难以控制的事情,焦虑便产生了。这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性的情绪体验,例如同学们常在面临就业、升学时感到焦虑。


焦虑的类型?

焦虑可以分为适应性焦虑和非适应性焦虑

中低水平的焦虑具有适应性,有助于我们对未来可能的威胁做好准备,就如同学们讲到,考试前适当的焦虑能够让学习效率倍增,在短时间内看完好几本书,复习多个科目的内容。

非适应性的高水平焦虑往往不能带来建设性的结果,或指向与现实不相符合的威胁,会使得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下降。


焦虑产生的原因?

焦虑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现实性因素,例如受到压力事件的影响,同时其强度与持续时间还会受到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正因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发现,面对同样的事件,自己和他人的焦虑水平会有所差别。


认知方法:理解问题的来源,进行认知重建。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包括: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高估威胁、糟糕至极的想法等等,面对这些不合理信念,需要有意识地去重建,学会识别那些现实生活中的真老虎和自己构想出的纸老虎


行为方法:打破回避习惯,把困难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逐个完成,从而增强自身对困难任务的控制感,达到减轻焦虑的目的。


放松和接纳:面对焦虑带来的身体反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呼吸的节奏进行深呼吸或是渐进式地进行肌肉放松,促进机体恢复平静,缓解焦虑。


生活方式调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积极锻炼,健康饮食


当焦虑达到非适应性水平时,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在医生的诊断后合理采用药物治疗。

    活动最后,蒲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做了放松训练,通过学习腹式呼吸技术、肌肉渐进式放松,同学们切身感受到放松技术的有效性,纷纷表示意犹未尽、获益匪浅。


    此次心理工作坊的开展过程中,蒲老师结合生动鲜活的例子,融合个性化的问题探讨,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熟悉但又为之不知所措的焦虑情绪,尤其是收获到了应对焦虑的技巧,提高了自身的心理韧性。



信息来源: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