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拖延的“心理处方”工作坊


2021年1217日下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魏军妹老师带领的拖延的“心理处方”工作坊在粤海校区海滨游泳馆二楼团体辅导室举行,共13名同学参与。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拖延的定义和后果、我们为什么会拖延、如何应对拖延。活动开始时,魏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做了老井和鹅卵石的冥想练习,同学们带着对自己拖延议题的觉察投入到工作坊中。


 AF2F


接着,通过觉察拖延的内在后果和外在后果,区分拖延和延后处理以及放松休息之间的区别。拖延往往会导致自责和挫败感,产生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也会导致进一步的拖延,长期以往掉进了一个拖延的“怪圈”。魏老师引导同学们尝试学会用自己健康成人的部分和拖延的部分对话,觉察、理解自己的拖延,而不是评判和指责

 


然后,通过拖延心理小测试,同学们觉察自己拖延背后的原因,是害怕失败、有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畏难情绪还是人际中控制与反控制等。通过和同学们的互动讨论,同学们慢慢理解自己的拖延卡在了哪个地方以及卡住的时候的借口和表现。

 

最后,魏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实用的、操作性强的建议。

       1.转变句式,给事情赋予价值,由我不得不做这件事我应该、必须要做转变为我是一个成人,这件事情是我主动选择去做的我看重这件事   情给我带来的价值

      2.聚焦当下。例如:虽然现在没有足够的时间,但是至少我可以先干15分钟。

      3.会判断时间,将预计完成时间和实际使用时间做对比,接受时间是固定的可测量的有限的,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

      4.学会接受他人的支持,以成长心态而不是固定心态看待任务和挑战,拒绝没有意义的追求。

      5.利用身体工作减轻拖延,例如运动、正念。


此次心理工作坊的开展过程中,魏老师结合同学们与自身相关的拖延话题,帮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觉察了自己拖延的现状,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己拖延背后的心态及原因,收获到了改变拖延的技巧。

 


魏老师鼓励同学们增强自己的意识觉察力,从目前所处的有意识有部分行动力的改变阶段,进入到有意识有行动力乃至到无意识有行动力阶段,帮助自己从拖延惯性的的通路中跳脱出来,发展出及时完成任务的新模式。

 

信息来源: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