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24日,由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以下简称《亲密关系》)线上读书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由专职心理咨询师蔡洁钒老师和心理学院研究生林明萍带领。为期12天的阅读中,蔡老师提供专业指导,与带领学生在小组内营造温暖与活跃的互动氛围, 阅读同学们每日打卡内容,及时给予回应和疑难解答。同学们在自主阅读、打卡分享、讨论困惑与体验思想碰撞中逐渐敞开心扉,对亲密关系这门终身学习与实践的学问有了更深的见解。本次活动经过报名筛选,共有78名同学参与,总体平均满意度为9.26分(满分10分)。

01内容回顾
《亲密关系》这本书,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将亲密关系划分为:月晕、幻灭、内省、启示四个阶段。在亲密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危机,如何更好地去面对,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与思考方向。
在月晕阶段,我们会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滤镜看待亲密关系中的对方,认为对方一切是那么完美,如此地令人着迷,同时难免对对方怀有高期望。但将期望寄托于对方,让对方全然地满足自身的要求,迟早有一天会感到失望与愤恨。因此,要想安全度过“月晕阶段”,我们需要学习放手和接纳,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他人身上,学着接纳对方和自己本来的自我。
幻灭阶段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亲密关系中沟通的双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对的立场,但事实上,矛盾起源于双方共同的痛。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直面内心痛苦,学着去放下自己的立场,真诚地沟通,将痛苦转变为礼物。
在内省阶段,似乎亲密关系的状态总是不能令自己感到满足,而我们依旧在使用固有的方法去处理老问题,因此常常“碰壁”。但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跳出问题的框架,提高洞察力检视自己的内心,就能发觉问题的源头,寻求真理。
启示阶段是我们突破重重难关,进入灵魂关系的阶段。我们开始对自己的生命旅程有全然不同的看法,也让我们了解每次苦痛与喜悦背后真正的目的,做出充满爱的选择,让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真正向前迈进一步。
02 收获与感想

关键词1:思维碰撞
关键词2:启发
爱自己是个广泛又深刻的话题。看到自己的需求,关注到内心小孩的诉求-理解自己的需求-允许自己有这样的诉求-接受自己真实的想法-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值得被爱的-逐步提升,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己及人,感染、影响他人。
更加了解亲密关系的实质。希望和需求往往不能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能够满足的就自己满足,伴侣的存在是让生活更加充满爱和力量,寻找到新的方向感,而不能过度依附,增加彼此的负担。
很多时候我们看问题的方式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投射,同时也更多地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了事情的原貌,如果我们可以站在双方的角度去看待,或许能够发现是自己的需求不合理,有时候也可能是自己忽略了对方的需求。这本书教我更加理性地去面对亲密关系中的问题,让我更勇敢地去爱!
在亲密关系中,对方像是一面镜子,通过交往的一步步深入,我们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深刻,而获得幸福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做出的选择最好是基于“爱”的选择。

“事无好坏,诠释在人。”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美好的事就会发生。祝愿大家能自由地去爱他人,也能轻松地享受被他人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