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由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焦虑,不KO也OK”心理工作坊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心理中心专职老师专业指导,心理学院研究生林明萍和李心祺带领,共8名同学参与,活动平均满意度为8.71分。

活动建立在安全友好的关系基础上开展,团体成员共同约定了保密、真诚、接纳与不评判的团体规则。每位成员通过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昵称及其背后的故事迅速了拉近关系。在正式活动中,带领者与团体成员围绕认识焦虑、澄清焦虑事件、接纳与应对焦虑三部分展开深入的探索与体验。
焦虑情绪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当我们遇到潜在的威胁、挑战,特别是那些难以控制的事情时,会感到忧虑、担心、害怕、紧张,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情绪体验。

在活动中,团体成员积极分享了自己在学业、就业、人际等领域面临的焦虑事件,并对其他成员进行友善回应,这种互动让大家认识到虽然有不同的经历和看法,但焦虑是被允许的。在团体的智慧中,焦虑的转化也就有了新的可能。通过讨论,大家发现焦虑的情绪无法避免,但可以降低其影响。焦虑情绪管理的重点在于将焦虑降低到正常的水准,并运用这种它作为增加我们觉察、警戒和生存热情的刺激。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焦虑带给自己的不愉快感受中,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挣脱焦虑的感受,然而有的时候人们越是尽力控制自己的感受,情绪越像一个胡搅蛮缠的怪兽折磨着内心。带领者通过“推开纸”的体验性练习,协助团体成员认识到拒绝焦虑并不能让我们真正远离焦虑,而当我们以接纳的心态面对焦虑时,焦虑同样没有消失,但带给我们的影响却要小得多了。关于如何接纳焦虑,带领者与大家介绍了“着陆技术”和“正念”,鼓励成员在焦虑浓度高时,练习让自己回到当下,与身体、现实环境做更深的联结;再去思考焦虑的背后隐藏着自己的信念、期待和价值,才能做出对自己更好的选择来应对焦虑,朝向有意义的方向行动。

最后,团体带领者通过“积极关注”小练习,帮助团体成员了解积极关注、积极自我暗示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够通过书写和记录来缓解焦虑,提升幸福感。工作坊在成员的主动分享和积极反馈中圆满结束。
近几年疫情的反复使得我们和外界的互动减少,加剧了焦虑感受;在工作坊之旅中,团体成员倾听彼此,真诚地分享心声,在人际间获得的鼓励和支持,这本身便是应对焦虑的良方。当我们真正地触摸到了焦虑这一情绪,对焦虑有了更多的了解,承认并接纳它,找回自己的控制感,在当下朝着符合自己的内心价值的方向行动,就越有可能与之共存。
活动反馈:
认识到了一些焦虑是不必要的,学会了一些小方法去缓解焦虑,同时经过又一轮的暴露在焦虑之中,我比来到工作坊之前更放松了,感觉也好多了。
收获了一些值得实践的缓解焦虑和负面情绪的办法,比如“着陆”法,多留心和记录日常美好的小事件,正念冥想等。另外,参与者的思考也让我受益。
认识到许多有故事的人,有机会讲一些自己的心里话,与大家沟通的过程也是让自己感到舒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