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由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失恋不失望”心理工作坊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心理中心专职老师专业指导,心理学院研究生周玉和姜薇薇带领,本次活动因疫情原因使用腾讯会议线上进行,共12名同学参与。
活动建立在安全友好的关系基础上开展,团体成员共同约定了保密、真诚、接纳与不评判的团体规则。在正式活动中,带领者与团体成员围绕“回顾过去”---处理分离与丧失感、“体认现实”---分析关系中的问题,提取经验与反思以及“展望未来”---明确你的依恋类型、在关系中的需求和期待三个阶段展开分享与讨论。

首先,团体成员积极分享了自己经历失恋后在情绪、自我认知、恋爱观上产生的影响,在成员中相似或不同的经历中获得共鸣和新的视角。在“回顾过去”中,带领者鼓励大家按照时间线画出自己的恋爱故事,回顾这段恋情的开始、发生、发展和结束,探索这段关系中留给自己的触动:那些不舍的、互相吸引的部分,自己和对方在这段关系中的需求和期待,以及双方的沟通模式等。通过讨论,大家一起回顾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做得好的地方,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产生原因,了解自己需要承担责任的部分。当我们以“接纳”的态度看待这段关系时,发现原来爱里不光有痛和失去,还有很多美好的时刻,那些付出和成长同样值得纪念。

在“体认现实”中,根据大家的分享与总结,带领者介绍了维持恋爱关系的三个tips:1.识别和表达自己与对方的情感需求;2.非暴力沟通;3.合理期待。在讨论中,参与同学一致认同沟通的重要性,也提出了自我在沟通模式中的不足和矛盾;带领者结合参与同学的经历,分享萨提亚的五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性,邀请同学们进行自我探索与理解,调整沟通姿态,同时强调有效沟通既包括语言信息,也包括情感信息,既关注“我”,也关注“他人”,还不忘关注“情绪的合理表达”。随后,带领者鼓励参与同学通过想象与对方进行最后一次对话,写下最想与对方说的一句话,作为最后放下这段关系的告别仪式,真正地为这段关系画下一个句号。

在“展望未来“中,带领者与参与同学探索自己的依恋类型,识别自己对伴侣和关系的核心需求。在讨论中,带领者分享了健康成熟的恋爱关系是“成长疗愈型关系”,它具有以下特点:1.双方在心理上相互独立;2.注重爱和连接,减少过于浪漫理想化的亲密关系幻想;3.保持关系边界;4.互相支持伴侣的发展;5.直接、开放、公平地交流。
在活动中,参与同学真诚分享,互相支持鼓励,在相互陪伴中明晰了经营一段成熟智慧的恋爱所需的要素,为失恋的解读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恋爱过程中有欢喜、有期待,也会有失望和争执,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领悟。就像《亲密关系》中所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