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11月30日,由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幸福的陷阱》线上读书活动顺利举办。
本次活动由副主任刘玎老师指导;专职咨询师蔡洁钒老师以及宣教组助理苏应澄、王语带领。为促进同学们从“阅读与认知”走向“体验与行动”,本次读书会在每个章节的阅读之后都加入了心理小练习。
为期21天的阅读与练习,75名参与同学通过自主阅读、打卡分享、讨论困惑与练习体验,逐渐对如何面对困扰自己的想法,如何非对抗地接纳担忧、恐惧、焦虑等情绪,又如何遵循自己的价值观生活等议题有了更深的见解。

读书感悟
📖 通过这个小组的形式,在我心中形成了一个和我价值相符合的“目标”,并作为动力推动我完成这本书的阅读。实话实说,小组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许多,或许如果我一个人阅读的话,我会被一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名词所困扰,或是读到一半就不了了之,而打卡有一种DDL的作用督促我阅读。或许本书的内容理论有很多,但总的来说,目前已经在我生活中应用并得到了良好应用的一部分是“接纳”“顺从内心”和“FEAR”这三部分内容,帮助我克服了一定的懒惰、畏惧,亦或者是解决我的迷茫,带我向着自己心中向往的地方前行。
📖 通过这次读书活动,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能够更专注当下,热爱生活。以前我总是将时间过多的花费在缅怀过去,或者忧虑未来。面对未来,虽然我总会早早的做好规划,但我还是会为未知的事情感到焦虑,有时精神也会过度紧绷,不敢放松。每当有空闲时间,我就开始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总是想“我以前怎么那样”、“如果能重来就好了”、“哎真希望回到过去的某某时刻”……而现在我发现这些行为或者情绪,或者说是“寻找幸福”的表现,大部分都因为没有真正的活着当下,落入了“幸福的陷阱”。生活或许就像一个数学公式,过去是输入,未来是输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像一个真正的数学家,从不局限于公式的输入与输出,而是享受中间的推导过程。

📖 接纳自己的想法和痛苦,用它们指引着自己的人生地图,我们可以与它们更好地共存。这次读书活动对心理进行了一次解放,之前不明白我们能控制什么,就会变得焦虑不安,读完书之后,我明白了我们自己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行动和注意力,所以今后我要做好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
📖 通过这次读书活动,我明白了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想东想西,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不会再激烈地对抗某些想法,而是告诉自己“它们不过是一些文字”任由它们来去自由,确实能更加投入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 这本书用接纳的理念,引导我与当下联结。非常肯定地说,它真的在很多时候为我提供了科学的工具,使我放下对自己的苛责等一些仿佛很强烈但实际没有用处的情绪,取而代之的是有效的行动和切实得劲结果。十分感谢这次的读书活动,谢谢活动的工作人员们每天的总结与分享。对于活动本身,它可能仅仅是一个读书活动,但是对我而言,它是我一次宝贵的经历,它不仅帮助了我,未来也会一直陪伴着我。感谢阅读,希望我们可以一直阅读下去,在阅读中成长、成就自我!
周边
《幸福的陷阱》是基于接纳承诺疗法(ACT)撰写的,透过ACT六大原则提高个体的心理灵活性。因此在本次读书会中,心理中心也根据这六大原则,为坚持参与读书和“跳出幸福陷阱”的同学制作了精美的ACT书签,期望我们都在ACT理念的引领下,保持“开放、专注、投入”的态度与行动!






在追寻“幸福”的旅途上,产生种种焦虑、担忧、无力感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当我们愿意走出这样的“幸福的陷阱”,不沉浸于过去、担忧未来,只是活在当下,按照自己的价值行事,便能逐渐拥有更稳定的心境、更有意义的生活。
心理中心也将继续开展精品心理书籍的线上读书会,欢迎同学们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