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避免情绪内耗,学会课题分离”心理工作坊


2023年3月25日,由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避免情绪内耗,学会课题分离”心理工作坊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由心理中心专职老师专业指导,心理学院研究生关孝灌和沈东婷带领,共20名同学参与。本次心理工作坊以“课题分离理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情绪问题,通过带领者分享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互动,协助参与同学理解良好人际互动形式的形成。



首先,带领者介绍了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罗特的控制点理论以及海德的归因理论,并举例分享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交困境,以及我们如何在社交互动中实践相关理论。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人生主要面对的三大课题及相应关系是:作课题(同事关系)、交友课题(朋友关系)、爱的课题(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而导致人际交往困境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做到“课题分离”,也就是我们常将他人的“课题”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正如阿德勒所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改善。


随后,带领者组织参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识别示范案例中每个主角的所属课题。阿德勒认为,分辨课题的依据是考虑“某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真正去执行这件事情的主体是谁”;谁来承担结果,谁去具体做这件事,那就是谁的课题。


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对理论的理解、感受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情境,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实践课题分离。


过程中,参与同学主动分享人际交往技巧与态度,大家在思维的碰撞中学习,并且在交流中深刻体会到不同的社交形式带来的明显差异。


最后,活动临近尾声,带领者强调任何关系的经营都是相互的,彼此尊重对方的课题更有助于建立人际边界,促进人际成长;愿课题分离能帮助大家创造、体验更舒适的人际互动。




参与同学感悟分享
同学A: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但是完整的人生你时刻拥有着。


同学B:参加活动后对课题分离有深入的认识,学会了运用课题分离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希望今后有相关深入的学习。


同学C:我想是工作坊是很好的形式,能在活动中和同学们交流。我发现,我存在的问题,能在别人的分享中得到启发,看到其他同学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是我的困境。在这个形式下,我得到了新视角,豁然开朗。


同学D:课题分离,作为我们日常解决精神内耗的一种武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把矛盾分清,找到问题的原因,又或者说,让我们更平和的看待问题,降低极端负向情绪的影响。如果我们日常很难第一时间就直接解决矛盾,发现自己的课题,也可以去求助心理咨询师,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疏导情绪。

 

信息来源: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