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由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避免情绪内耗,学会课题分离”心理工作坊在丽湖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心理中心专职老师专业指导,心理学院研究生邹秋燕和关孝灌带领,共26名同学热情参与。本次心理工作坊以阿德勒心理学中“课题分离理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情绪内耗困扰,以分享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互动,协助同学理解并掌握如何在课题分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人际互动关系。
首先,参与同学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并通过简单的破冰游戏积极主动地建立联系,随后在带领者对主题的介绍下,怀着对改善人际关系的期待开始了本期工作坊。
接下来,参与同学就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困境进行分享和讨论,在分享中,成员们惊讶地发现大家的很多人际困扰都与“边界感"有关,例如: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等随后带领者介绍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乔治·戴德《自我边界》)
阿德勒认为课题分离一-就是要思考”这是谁的课题”,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然后冷静地划清界限。并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简而言之就是: 顾好自己,尊重他人别人的视线、别人的评价这是别人的课题,任何人都不能时时左右别人的想法。

在随后的工作坊中,带领者引导参与同学深入探讨课题分离干涉的本质和成因。在带领者的鼓励下,大家尝试就实际案例中课题归属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共同思考解决该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交流中,大家也提出疑问,划清清晰的界限会不会切断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带领者与成员进行热烈讨论并一致认为,“课题分离”其实是人际关系的”入口”,并非希望每个人必须独立完成自己的“课题”,而是鼓励我们不要强制干预他人“课题”,在他人的“课题"需要帮助时提供适度的帮助,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建立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面对人际冲突带来的情绪问题,带领者引入了接纳承诺疗法中(ACT) 的理论,通过观察云朵和沙滩球等经典隐喻,引导大家认识到“如果控制情绪所做的努力占用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并且长期不起作用,我们可以尝试放下斗争和对缓解情绪的不断追求,接纳并与之和平共处”
最后,带领者总结本次工作坊的内容,并邀请成员分享参与感受、在应对人际冲突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其实课题分离是我们面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指导,通过本次工作坊成员们加深了对课题分离理论的理解,并学会了应对人际冲突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了个人成长。
活动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