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月活动回顾 | 我与导师的双向奔赴





2023年4月27日和5月6日,由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爱的语言: 我和导师的双向奔赴”心理工作坊分别在粤海校区和丽湖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心理中心专职老师专业指导,心理学院研究生白鹤鸣和杨达带领,以“非暴力沟通”为理论指导,结合大学生常见的导学冲突沟通问题,通过团体分享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展开互动,协助参与同学运用更好地应用非暴力沟通模式进行师生互动。


首先,参与同学们通过热身活动“我心飞翔”相互了解拉近彼此距离,增加互动的积极性。接下来,参与同学通过观看视频识别和分析常见的暴力沟通的表现 (例如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等) ; 参与同学积极分享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其他暴力沟通形式 (例如骂人、阴阳怪气等)。大家建立起对非暴力沟通的初步理解后,带领者详细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以及在倾听和表达中的应用:

倾听观察:“当你 (看、听、想到,你看到的/ 听到的)...a..

倾听感受:“你感到......吗”

倾听需要:“因为你需要/看重......”

倾听请求:“所以,你想......"

表达观察:“当我 (看、听、想到,我看到的/ 听到的)......”

表达感受:“我感到......"

表达需要:“因为我需要/看重......”

表达请求:“你是否愿意......?



带领者强调非暴力沟通可以理解为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从而在沟通过程中培育对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达成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参与同学选择一个导学沟通场景,通过组内角色扮演的方式应用非暴力沟通,并分享了此次沟通的心情和感受,例如: 在沟通过程中表达情绪很重要,它可以让对方直接地明白我们的感受,感觉非暴力沟通模式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而不仅限于导学关系,未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也试着用非暴力沟通技巧。

理解和运用非暴力沟通,能帮助我们体会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的需求更能用心聆听他人的声音,增强情感联结。这种沟通方式不仅适用于导学关系,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亲密关系、朋友关系等。我们鼓励大家在有机会时尝试这一“爱的语言”。



愿我们都能好好说话

温柔而坚定


信息来源:

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