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和6月3日,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分别在丽湖校区和粤海校区顺利举办“职业选择,让梦想启航”心理工作坊。本次活动由心理中心专职老师专业指导,实习咨询师叶子瑜和林春草带领,引导参与同学探索自己的兴趣、价值观、能力和性格,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活动开始,带领者首先介绍了职业选择是生涯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怎样的职业既能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又能获得成就感和乐趣”,是我们做出抉择的关键思考点。
结合主题,参与同学积极分享自己面临职业选择中的具体问题,例如:
不知道该选择赚钱的还是自己喜欢的工作;
觉得没有任何技能特长,在选择时很茫然;
不确定具体某项工作是否喜欢、适合自己或是否有好的发展。
带领者对大家面临的困惑表示充分理解,并解释困惑的背后是我们的期待和需求。当个体从事的工作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符合自己的兴趣,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时,就会获得高水平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如何进行职业选择?
在实际生活中,自我认识常常影响我们的选择,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自我评估: 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点、性格、兴趣、擅长、技能、价值观、信仰等。通过客观完整的自我评估,个体将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随后,在带领者的引导下,参与同学通过”兴趣”、“价值观”、“能力和特长”、“性格”四张地图进行自我探索之旅。

第一站是“兴趣地图”。参与同学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回答进行自我探索,澄清自己的职业兴趣。例如,有的同学对机械感兴趣,有的同学对唱歌、音乐感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我们会对感兴趣的事物优先注意并倾向积极探索。当我们从事感兴趣的职业时,我们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会相应提升。
第二站是”价值观地图”。职业价值观决定了职业期望,影响着个体职业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也决定着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发展情况。参与同学通过对“哪个职业好、哪个岗位适合自己、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的讨论探索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同学采用“加减法”的方式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将其排序。例如,有的同学在工作中看重成就感,有的同学看重经济回报或安全感。参与同学在互动中发现,虽然价值观不尽相同,但当我们选择从事趋向自己价值观的职业时,会更容易地投入热情和耐心。
第三站是“能力与特长地图”,能力是岗位所需的技能,是胜任工作的保证。澄清自身所具备的技能和潜力,能让我们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更加充满竞争力和优势。参与同学通过头脑风暴探索自身的优点和成就事件,结合KST技能分类法辅助分析自己拥有的能力,包括K(专业知识技能)、S(可迁移技能)和T (自我管理技能) ;在热烈的讨论中,参与同学更快地发现了自己的资源优势,对自己期望提升的技能有了新的规划。
第四站是“性格地图”。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适合不同类型的职业。带领者向参与同学介绍几种不同的性格测评分析工具,如MBTI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性格测试等,引导参与同学通过量表客观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发掘自己特定的品质和优势,更深入理解和自己与职业的匹配度。

最后,参与同学分享了自己本次的收获以及未来展望等,工作坊顺利圆满结束。
其实,职业的选择和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一定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抉择。我们可以在了解自我和社会环境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通过职业选择发挥自我潜能,丰富自身的存在意义和生命体验。
活动反馈
“很有意义,了解很多帮助职业选择的工具,KST,价值观工具 MBTI等。”
“收获了很多,明确了职业道路,并相信自己能坚定地前行。”
“各种工具和讨论都很有意思,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减少了对自己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