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19日和6月13日,由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 主办的”自我关怀: 爱自己是终身自由的开始”心理工作坊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心理中心专职老师专业指导,实习咨询师文琦和王婉逸带领,分别在奥海校区及丽湖校区开展,共13位同学参与本次活动。
自我关怀 (self-compassion) 由美国心理学家Kristin Neff在2003年提出,是一种个体在痛苦、困境中与自己相处的健康方式,是当面对失败、感觉不足或生活困扰时可以尝试善待自己的方法。活动中团体成员主要围绕自我关怀三个部分: 善待自我、共通人性、与静观当下进行互动与分享,探索与自己和解的方法,感受自我关怀的意义和力量,并在团体中收获温暖与支持。

首先,团体成员通过“抓手指”游戏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分享目前面临的烦恼以及对本次工作坊的期待,彼此建立连接发现相似之处。有位成员特别感触道:原来每个人都有烦恼,有些是共同的,有些是独特的,但人性是相通的,在团体中感受到被支持,所有人 (包括自己)都值得同情与关怀。
之后,成员描绘了心中的自我批评家,觉察在什么情况下批评家会出现,它通常会说些什么,自己听到感受如何,同时又是怎样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团体成员在讨论中学会了识别自我批评的声音以及如何合理面对。大家一致认为,消除自我批评的最佳方式就是理解它,对其保持关怀之心,并代之以更为友善的反应,有的成员发现自我批评时的自己是痛苦的,反复纠结于痛苦并不管用,反而当自己给予自我关怀、肯定时,会增强希望感以应对痛苦。

“天空很蓝,人间很暖”

最后,团体成员们在带领者的引导下共同练习了自我关怀的技巧,如正念、蝴蝶拍、表达练习;与此同时团体成员制作了专属的自我关怀清单并与其他成员分享:看一部电影,运动,给自己做一顿美食等。参与成员在丰富且有意义的活动中提高了自我关怀意识,掌握了自我关怀技巧,活动获得成员的认可,至此工作坊圆满结束。
活动反馈

“感觉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让我感到我不是独自一人。我也学会了在自己沮丧痛苦的时候应该怎么应对,获得解决的新思路。”
“认识了年长的学长学姐,了解了他们的经历,自己对以后的大学生活有一个预期;活动中,通过几次小组交流,学会了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隔一段时间回顾自己的生活,还有调节情绪的方法。”
“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无论经历什么,性格如何,都会在相似的阶段遇到相似的问题,只是我们处理方式不一样罢了。善待自己,做自己的奇迹。”
“自己平时很多的焦虑和烦恼以及处理方式找到了共鸣。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收获了自我关怀的方法,希望能在丽湖多开展点活动,丽湖村民需要更多的活动。”
“感觉很放松,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与人的链接,有关于自己的新感悟”原来我是这样想的”,有人倾听自己内心感受的感觉很好,了解到自己内心现在正处于怎样的状态,也学会如何关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