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月期间,我们收集了同学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困惑,并邀请学长学姐进行回答,希望以此为大家展现不同视角下的生活故事,发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同时找到行动的理由和价值意义。本次活动将分三期向大家展示,这是第一期。
困惑1:感觉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要怎么在生活中找到自我?
心理学院研二 张晴
找到真实的自我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勇决心和耐心,不断地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内心的动机。当你开始感觉现在的你不是为了自己而活,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会进行这样的思考,
你可以继续听从你内心的声音,尝试澄清自己的渴望和需求,不再以外界的要求和期待为唯一标准。试着带着热情去积极行动,通过自己的行动及所带来的正向反馈慢慢建立起生活的信心,也许你会开始感知生活起了一点点变化。
心理学院研三 林明萍
找到自己,你可以尝试通过自己做选择、做决定来体验;无论是多大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吃什么,大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越来越多的掌控感和决定权时,自我感觉和力量会越来越强大。
当然,我们也可以去做一些新的尝试,获得新的经验与感受,在不断地体验与成长的过程中,找到一些能让你感到“自我”的事情。
困惑2:入学时,立下目标努力学习,获得高绩点保研,现在学着学着就发现不行了,虽然每天都在学,但是真的觉得很难,作业也做不好.
心理学院研三 林明萍
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烦恼,似乎努力没有得到满意的收获,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感到比较无力的事情呢
但转念一想,心中有保研的志向,这意味着自己是个上进的人;即使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好结果”,但每天还坚持学习,这意味着自己可以坚持趋近价值 (上进) 的行动,并没有因为回避无力感而放弃学习,其实你已经很棒啦,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再坚持一下呢,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化工学院大四 唐凯琳
到了大学,自由空间比高中增加不少,我想除了学习之外,我们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发展。你在大一刚开学时希望自己能高绩点保研,说明你对自己有要求,也对自己有信心,选择在学业知识方面做出提升,很有志向。
我了解到,保研规则里除了绩点要求,还有一些参赛加分,为的是鼓励学生们全面发展。现在,你的学习遇到了困难,也许这是一道坎儿,努把力越过去会有不错的结果; 也许这是一个尝试在不同领域发展的机会,提高自己在其他领域的能力。
每个人的价值都不只由成绩来定义,保研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选项我想你也许还有更高远的理想要实现。
为了解决眼下的学习问题,你可以尝试多和同学交流看看你的伙伴们是怎么学的,有没有同样的困难;或者问问任课老师,看看老师对于这一门课是怎么理解的,对于你的学习能否给予建议。
心理学院研二 张晴
听起来,你对目前的学习状态想要更近一步感觉有困难,或许还有一点的失落、失望。可以尝试休息一下,再重新评估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仍没有改变的话,可以试着将大目标或大任务划分为多个小目标,按照一定的期限完成。
这样做既减少了压力、提高了行动力;同时也让自己更容易坚持下去,因为每完成一小部分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取得了进步,很有成就感,能品味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记得制定多种路线去达到这个阶段性的目标,做你当前能够做的事情,去一步步靠近它。
困惑3:在人际交往中总感觉恐惧,担心别人会觉得自己不好,所以选择去讨好别人。
心理学院研二 张晴
”讨好型人格”,是想要通过”讨好他人”来获得一段关系,这可能会让你在生活中压抑自己的感受,从而常常感觉到委屈、失落。自卑、敏感的根源是在自己内心有个“我不够好”的种子,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别人的负面反馈和评价。
如果你确实被这个问题困扰,不妨先看看自己内心的需要是什么。我们渴望与人建立友好亲密的关系,需要自我认同和他人的认可,但这不是我们生活的唯一目的。
想想这么多年来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价值是不是完全依赖于他人的认可和观点,我们能否拥有自主权,把自己快乐与否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认识自己的价值,自我照顾与照顾他人同样重要 (抱)。
管理学院大四 蔡林轩
过去,我总是过于担心别人的评价,因此常常想要回避和其他人的交往。后来我接触到了焦点效应: 心理学家基洛维奇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某名牌T恤,然后进入教室,穿T恤的学生事先估计会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注意到他的T恤。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这个实验表达了一个观点,过去我们认为很丢脸的行为、会被别人批评的错误,或许实际上并没有被其他人注意到。虽然这样的想法很难完全消失,但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去适应,逐渐减少过分关注他人观点的想法。
焦点效应 Spotlight effect
人们常常把自己看作中心
高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
这样”讨好"的交往模式,可能是你表达和他人亲近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你本身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别人喜好的人,但如果这样的交往方式让自己感到困扰和为难,可以尝试其他自己觉得自然舒服的方式,也许大家也会很喜欢这样真实的你。
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当我们不再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并以真实的自己与他人交往时,才能建立起更深的关系连结
通过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关心他人,能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找到平衡和快乐。
心理学院研三 林明萍
很多时候讨好的行为会让我们在他人眼中看来是个热情、有爱、乐于助人的人,但长久如此我们会觉得很累,过于谨小慎微。
你可以尝试觉察自己采取讨好应对模式背后的需求: 是因为希望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吗? 是担心如果和他人意见不合、产生冲突就意味着别人不喜欢自己吗? 这样的讨好能帮我们建立和维持一个长久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吗?
其实,和他人意见不同也不意味着我们是不被喜欢,不被接纳的。
勇敢地表达自己,尝试放弃以别人的看法来判断自己的价值,尝试将批评作为反馈或意见来对待。祝愿你可以在人际关系中收获发自内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