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12月,心理中心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成长需要,创新性地启动“荔园心晴”工作坊,将心理健康服务送入学院本次“荔园心晴"工作坊,由中心专职老师指导,实习咨询师带领,在18个学院 (部) 开展24场,活动主题涵盖亲密关系、情绪管理、生命意义、睡眠问题、同辈关系、自我关怀等心理健康六大领域,总参与学生超过700人,平均满意度为8.9分。呈现五大特点
与学院紧密合作.活动专业度高、宣传覆盖广学生参与踊跃、活动广受好评通过“荔园心晴”工作坊,参与同学不断探索自我,直面困扰,收获成长。

生命意义
价值之矛,寻找生命的重要支点/寻找生命火花:从当下汲取力量,感受自我的意义。
以“生命意义“为主题工作坊分别于2023年11月10日和12月9日,由实习咨询师文琦、夏雨晗和准实习咨询师郑咏琳、张吴昱带领,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和高等研究院顺利开展。
参与同学以“抓手指”为热身活动在短时间内相互熟悉,通过生活中一些”无意义”的想法引入主题,即“生命的意义在于如何赋予意义”。接下来,在价值探索环节,参与同学通过回忆生命中有意义的瞬间,并借助价值卡片寻找内心真正的价值需要.最后,参与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带着价值行动的意义,并学会如何聚焦当下,破除无意义感,走向更加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同辈关怀
01 同住屋檐下:宿舍矛盾的解决
2023年11月9日和11月11日,由实习咨询师阎思彤和准实习咨询师李明明带领的“同住屋檐下: 宿舍矛盾的解决”心理工作坊在金融科技学院和医学部顺利开展。
活动以“串糖葫芦”和“写名牌”的热身活动拉开帷幕。接下来,参与同学通过小组分享,认识宿舍矛盾产生的普遍性和可应对性。随后,通过观看有代表性的宿舍矛盾冲突视频,就宿舍矛盾的类型、发生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展开讨论。参与同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收获了如何巧妙处理宿舍矛盾,维持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思路和技能。

02 攀比or自恰? 把内卷的自己翻出来
2022年11月21日、12月5日、12月12日,由实习咨询师李心祺和准实习咨询师苏应澄带领,分别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学部、传播学院开展了“攀比or自洽?一把内卷的自己"翻'出来”心理工作坊。
参与同学通过艺术绘画技术展开对内卷面的描述,真诚交流对内卷时代的想法和感受,并分享探讨当下可能有效的应对方式。接着,参与同学进行“洞中人"意象练习,引入创造性无望 (creative hopelessness,CH) 的概念,即当我们越是尽力控制自己的感受,就越会阻碍自己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以此对内卷时代展开深入的探索与体验。

最后,通过简单的“拔河”游戏,参与者深刻地体会到学会认知解离,关注当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内卷”时代。

亲密关系
爱的方程式: crush到伴侣还需要什么?
2023年11月17日,11月23日、11月24日和12月22日,由实习咨询师杨达、林泽恒、沈东婷、周士人、王巧带领的“爱的方程式: crush到伴侣还需要什么?“心理工作坊分别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心理学院、医学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和外国语学院顺利开展。
该工作坊以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和鲍尔比的依恋关系理论为依据展开。热身环节之后,参与同学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和理解依恋关系理论和爱情三角理论,了解到爱情的本质是依恋关系,依恋风格的匹配影响了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随后,经过测试,同学对自己的依恋类型、恋爱风格以及可能需要自身调节的方面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讨论。在分享中,同学们更加体会到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平等健康的亲密关系是通往幸福的途径。

02 恋爱练习生: 在冲突中成长
2023年11月18日和11月26日,由实习咨询师张晴、黄嘉颖和陈锦仪带领的"恋爱练习生: 在冲突中成长”心理工作坊在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和经济学院顺利举行。
参与同学首先通过“乌鸦与乌龟”热身活动打开隔阂,建立共识。接下来,大家互画彼此,认识自身与他人眼中的自己的异同。随后,以绘画的形式回顾最近一次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冲突,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并讨论冲突产生的原因,思考从双方角度如何顺利解决冲突。参与同学通过制作爱情气球,以“关系”和“互动”的视角,在气球上写下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以及期待。参与的情侣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识到互相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经营和维护恋爱关系。


情绪管理
“社交焦虑? 我可以hold住你
2023年11月30日和12月15日,由实习/准实习咨询师阎思彤、李明明、夏雨晗、张吴昱带领的“社交焦虑? 我可以hold住你”心理工作坊在外国语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顺利开展。
参与同学通过“心有干干结”的游戏活跃了团体气氛;随后,开始就社交焦虑的概念及其与社交恐怖症的区别进行了讨论和澄清,帮助大家了解了“社恐”的真正内涵即社交焦虑存在有普遍性以及积极意义,例如,社交焦虑可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表现和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个人表现能力等。但是,如果经常感到社交焦虑,或者这种焦虑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参与同学可以通过认知重评练习、自信训练和正念练习,练习在社交场景下应对自身焦虑情绪以及有效的表达方式。

睡眠问题
推开这扇门,探索睡眠之道
由实习咨询师白鹤鸣、张月晴、文琦、郑咏琳、夏雨晗和张昊昱带领的“推开这扇门,探索睡眠之道”心理工作坊在多个学院 (部) 顺利举行。包括艺术学部 (11月10日)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11月17日)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1月24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2月8日)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12月8日)。
本次工作坊以“睡眠认知疗法 (CBT-I)“为理论支撑,与参与同学共同讨论睡眠的意义、梳理睡眠中的各种困扰,失眠的概念和原因,分享相应的应对方式,通过理论分享、小组讨论、正念体验等形式,参与同学进一步深入了解睡眠的奥秘: 尽管失眠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一些不适和困扰,但它并不可怕。大多数人都曾经历过失眠,而且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改变生活方式等来改善睡眠质量。另外,参与同学也通过实际练习如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认知调整等实用技能来改善睡眠问题。

自我关怀
01 挣脱我不够好的泥淖
2023年11月25日和28日,由实习咨询师林春草和李涵璐带领的“挣脱我不够好的泥淖“心理工作坊分别在人文学院和民族办预科班顺利举行。
本次心理工作坊以积极心理学以及史蒂夫·柯维的“掌控圈”概念为理论指导,通过"人生掌控圈”的活动,参与同学深刻思考和讨论生活中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以及如何接纳“失控感”。随后,参与同学从“感谢我自己”、“接纳我自己”、“我还可以成长”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挖掘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作成“我足够好了”手册,并在小组中进行分享以及加深珍惜、关爱自己的动力和倾向。最后就如《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一书中,“生命中很多烦恼,源于对自我的否定、自我苛责。我们获得认可、尊重与自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做真实的自己”,即接纳自我,关怀自我。

02 嘿!给自己写一封情诗吧
2023年11月10日,2023年11月17日和11月24日,由实习咨询师赵妍慧和王巧带领的“嘿! 给自己写一封情诗吧”心理工作坊分别在人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顺利开展。
本次工作坊由认识我自己开始,通过自我分享和小组反馈,参与同学重新从自己和他人视角深刻地解读”我”。经过分享,参与同学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与其不停的否定自己 (自我pua),让自己陷入痛苦中,不如学会与不完美的自己相处即拥抱真实的自己。参与同学分成小组分别与”内心批评家”对话,尝试用关怀的语气进行交流,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期待,内心批评家的态度逐步软化。最后,伴随着王菲的歌《给自己的情书》,参与同学纷纷写下给自己的一封情诗,真诚地感谢自己多年的努力以及会以更加关爱、充满善意的态度对待自己。

临近期末,本学期“荔园心晴”工作坊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对自己的关怀和爱却不会就此停止,愿我们都能自洽、内心平和,快乐拥抱生活心理中心将持续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活动,欢迎同学们积极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