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月活动回顾 | 本学期荔园心晴工作坊圆满结束


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与五月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精心打造的

荔园心晴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活动覆盖全校19个学院

聚焦6个心灵成长主题

举办19场,400多名同学参与

旨在帮助同学们提升心理素质

增进自我探索

提升心理素质

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感谢每一位参与的同学

是你们的真诚与努力

让这次活动变得如此意义非凡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自我关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时常被外界的声音和期望所包围,以至于很容易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和需求。然而,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往往来源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在这一部分的工作坊中,我们一起走进“自我关怀”的世界,探索如何更好地关爱自己,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01 嗨!给自己写一首情诗吧

1.2024年4月4日,由实习咨询师李心祺和宣教助理温煜煊带领的“嗨!给自己写一首情诗吧”心理工作坊在管理学院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共25名学生参与,平均满意度为9.24分。


在活动过程中,参与同学首先借助人像OH卡,共同探讨“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微妙联系与差异。随后,同学们踊跃参与讨论,共同探寻何为真正的自爱之道。在表达性书写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自我关怀理论的理解,学会了如何区分真正的自我关怀假性自我关怀,还积极参与了自我关怀的练习,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自我关怀的力量。

   


2.2024年4月19日,实习咨询师陈锦仪、管容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开展了同主题的心理工作坊,共25位同学参与本次活动,平均满意度为9.33分

“大风吹”热身活动后,参与成员通过OH卡活动探索真实自己、与自己的相处模式以及自我关怀程度,并感受属于自己本身的能量。

随后通过对Neff的自我关怀理论进一步解读,拓宽了参与同学对自我关怀的理解,即自我关怀包括自我仁慈、普遍人性和正念。在此基础上,大家在组内积极分享自己平时常用的自我关怀策略,激发了其他同学的认可和思考。接着参与同学进行了“随溪漂流的落叶"正念练习,在体验中尝试觉察自身的自我批评、并学习和这些自我批评及其带来的消极感受认知解离

最后,伴随着王菲的歌《给自己的情书》,参与同学纷纷写下给自己的一封情诗,真诚地感谢自己多年的努力,会以更加关爱、充满善意的态度对待自己。


02攀比or自洽?-把内卷的自己“翻“出来

2024年4月9日,由实习咨询师苏应澄、准实习咨询师王丹宁带领的“攀比or自洽?--把内卷的自己'翻'出来”主题心理工作坊于人文学院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ACT(接纳承诺疗法)为理论指导,尝试了艺术表达、意象练习、互动游戏等活动方式,共23名同学参与,活动平均满意度为8.75分

   


03挣脱“我不够好”的泥沼

1.2024年4月19日和5月17日,由实习咨询师苏应澄和准实习咨询师王丹宁带领的“自我关怀:挣脱“我不够好”的泥沼”主题工作坊在材料学院、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分别有18和23名学生参与,平均满意度为9.08。

    

正式环节中,参与同学通过艺术表达技术回顾并描绘“内卷的形象,并在成员间真诚分享对内卷时代的想法和感受、探讨已采用的无效的应对方式,拓展多视角观点。接着,参与同学进行“洞中人"意象练习,引入创造性无望的概念(即当我们越尽力控制自己的感受,就越会阻碍自己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内卷时代自己如何应对展开深入的探索与体验。最后,通过简单的“拔河"游戏,参与同学进行“认知解离”的练习,体验关注当下,看到与“内卷"缠斗拉扯之外,也存在其他选择。

作为新时代的命题,如何从内卷化的陷阱里爬出来,更好地适应“内卷“时代,找到自己的个性化出路,这或许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

参与同学纷纷表示在本次工作坊收获更多他人对于自我批评和自我关怀的视角看法,加强对于自我关怀的更深层次理解,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同辈支持的力量。


2.2024年4月11日,由实习咨询师文琦和准实习咨询师郑咏琳带领的同主题心理工作坊在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顺利开展,共15名同学参与,平均满意度为9.4分。

活动中,参与同学描绘了心中的“自我批评家”,觉察在什么情况下批评家会出现,它通常会说些什么,同时怎样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随后,大家在讨论中深入思考自我批评的声音以及如何合理面对。最后,参与同学进行一洗了的实操性练习,比如正念、蝴蝶拍、表达练习,并制作了个人专属的自我关怀清单。在反馈中,参与同学惊喜地发现大家都认同自然联结的重要性,并且一致认为逛公园能够有效的改善情绪。

3.2024年4月19日,由准实习咨询师李涵璐和周士人带领的同主题心理工作坊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共20名学生参与,平均满意度为8.5分

经过几个贴近同学日常生活的情景故事演绎的热身活动后,参与同学通过讨论“我可以掌控的”和“我无法掌控的”以及分享大家各自独特的"人生掌控圈”,纷纷认识到,对于可以控制的事情,可以全力以赴,积极行动,而对于无法控制的事试着接纳和转化。参与同学通过制作“我已经足够好了"小册子、冥想、内省、讨论等方式,树立“我已经足够好了"的意识,体验自我关爱;通过交流感悟,深化体验,在生活中继续实践活动,增强自信心。



亲密关系&同辈关系


当我们谈及人生的丰富与多彩,亲密关系和同辈关系无疑是其中最为珍贵的篇章。它们构成了我们情感世界的基石,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下面的工作坊中,我们一起深入探索了亲密关系和同辈关系的奥秘,感受它们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01 从crush到伴侣需要什么?

1.2024年4月26日、5月7日、5月10日,由准实习咨询师张月晴和管婉容带领的“亲密关系:爱的方程式:crush到伴侣还需要什么”心理工作坊在经济学院、金融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分别有16、14和26名学生参与,平均满意度分别为9.5、9.2和9分

    

活动中,参与同学共同讨论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分享自己的crush经历,通过观看视频、玩游戏、画画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crush从何而来,人际交往的阶段、依恋类型以及爱情的三要素,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方程式。

2.2024年4月12日,由实习咨询师陈锦仪和李玥玥在数学科学学院举办了同主题的心理工作坊,26位同学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探寻爱情的奥秘,平均满意度为9.1分

正式环节中,参与同学通过画自画像和分享特征,共同探讨理想伴侣和真爱向往,加深了自我和彼此的了解。接着通过爱情演练环节实际面对恋爱过程中的挑战,寻找解决之道。最后参与同学在理解斯滕伯格三角理论的基础上思考并分享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在活动和以后的生活中期待一同继续探索,共同成长。

    


3.2024年4月26日晚,由心理中心实习咨询师周士人和李涵璐带领的了同主题的工作坊在高等研究院顺利开展,共由14名同学参与,平均满意度为9分

活动中,参与同学通过分享“crush“经历、了解人际交往四阶段以及参与小游戏,深入理解了爱情中的沟通、表达和期待的重要性。

   

活动反馈中,参与同学纷纷表示认同“爱情方程式”的复杂性和吸引力,表示会在沟通、互动、尊重和信任等关键要素实践和掌握技能,此次活动不仅增进了对爱情的理解,也为未来的感情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4.2024年4月13日,由心理中心实习咨询师文琦和准实习咨询师郑咏琳带领的同主题心理工作坊在教育学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共15名学生参与,平均满意度为9.2分

活动中,参与同学通过剖析经典影视剧的情感片段,体会和感受人际吸引的众多影响因素,通过小组的形式讨论暖昧期及追求期中的各种烦恼,并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做法,交流体会。

随后,参与同学结合爱情三角依恋理论等心理学知识,清暖昧期的喜欢与亲密关系中的爱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画出理想恋人画像,并在小组内分享了自己在恋爱中最为看重的特质,更加明确自己的恋爱需求,最后完成了自己专属的“爱的方程式”。本次活动不仅增进了同学们对恋爱心理的理解,也增强大家面对恋爱和亲密关系中的挑战和机遇的信心。


02 同住屋檐下:宿舍矛盾的解决

2024年5月10日,由实习咨询师阎思彤、准实习咨询师李玥玥带领的“同住屋檐下:宿舍矛盾的解决“主题心理工作坊在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学院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共35名学生参与,平均满意度为9.1和9分。

热身活动后,参与同学通过分享常见宿舍矛盾的场景、观看视频、场景模拟、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同学宿舍矛盾的原因,体验宿舍矛盾,以及体验矛盾化解技巧(如:情绪管理策略-接纳、情绪溯源、呼吸冥想等)来应对宿舍矛盾,实现宿舍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情绪管理


在繁忙喧嚣的社交场合中,你是否常常感到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甚至想要逃离?这种不安和紧张,可能是社交焦虑在悄悄作祟。在这个主题的工作坊中,我们将一起面对并探讨社交焦虑这一普遍存在,但却困扰我们的心理现象。


01社交焦虑,我可以hold住你!

1.2024年5月12日,由实习咨询师赵妍慧和准实习咨询师王巧带领的“情绪管理:社交焦虑,我可以hold住你”心理工作坊在传播学院、心理学院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共35名学生参与,平均满意度为9.1分。


   

热身活动后,参与同学通过创作并分享“社交情绪画”,识别自己社交焦虑时的表现(包括身体和情绪)。随后,参与同学经过进一步深入探索,理解社交焦虑的来源,即焦虑情绪大多源自大家对社交场合的过度关注和自我评价,从而产生负面的自我设定和内部对话。随后,大家集中讨论缓解社交焦虑的应对方法并在“击鼓传鸭梨"中实践社交勇敢,应对社交焦虑的技能get。

2.2024年4月12日、19日,由实习咨询师夏雨晗和张昊带领的同主题心理工作坊分别在法学院和艺术学院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共42名学生参与,平均满意度为9分

活动中,参与同学澄清了社交焦虑的概念及其与社交恐怖症的区别,了解了“社恐”的真正内涵;通过认知重评练习、自信训练和正念练习的方体验和感受如何在社交场最下处理自身焦虑情绪及更合理地表达想法。活动反馈中,参与成员表示在本次工作坊中习得了一些实用的社交焦虑处理技能,更有信心的去面对社交情境,并能在大家的分享中体会到了支持的力量,工作坊圆满完成。


回首一次次的工作坊时光

我们一起面对挑战

共同解决问题

每一次的尝试与努力

都成为了我们成长的见证。


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心灵之旅

在荔园的每一个角落

继续书写心灵的篇章!


信息来源: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