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体验式教学 合力深耕人际课——记《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成长》课程组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校学生部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成长》课程(1学分),课程以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沟通分析、非暴力沟通等理论为基础采用对分课堂,创设丰富情境/案例,结合近期新闻热点或深大校园生活,强调学生互动体验,通过情境性练习来促进学生的人际成长。

为了优化心理健康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本课程顺利组织5次课程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心理中心副主任韦君如,专职心理教师蔡洁钒、王岫川带领,约有35位辅导员加入。

在首次教研活动中,学生部副主任徐诚革老师致辞,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鼓励辅导员们积极学习与探索,提高教学能力和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理解能力,同时将教学作为自我提升的一大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四次教研活动中,大家围绕“课程概述”、“自我探索”、“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宿舍关系”、“恋爱关系”、“网络关系”“师生关系”八章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参与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经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有效提升了课程针对性、趣味性、互动性,也激发了在教学创新上的热情和动力。



最后,在下学期课程任课老师遴选中,来自艺术学部党委副书记汪渝、国际交流学院辅导员张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王悦力、医学部辅导员宋学欣等若干位老师展示相关章节的说课,最终顺利通过考核。下学期该课程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5个班级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成长》课程教研组的老师们不仅加深了对课程教学的理解,更进一步了解理解了大学生人际互动的特点及相关心理困扰的应对策略,既能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又拓展了工作深度和效果。


学生的课程收获

学习到了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和小组讨论大学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课上做的练习也让我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和社交进行了思考。

体验了用dearman的方法来与人交流,很多时候单刀直入的方式可能不合适,我们用dearman的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既要干净利落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有一些缓和的方式。

学习到了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先学会认知再发现具体场景再寻求整体到局部的解决方法。其次,系统整理出遇到过的人际冲突,能科学地将其归类并写下解决方法!期末大作业中参与了分工工作,成就感满满!

师生关系对我来说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因为我曾遇到很多很好的老师在这其中我也总结了一些沟通方式。今天的学习,也让我更加明白如何去与老师联系。

要学会社交,主动去社交,主动去承担角色找别人,先让自己发光,才会吸引别人。

对网络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学会在社媒时代如何与人进行交流,了解了深度关系。


信息来源: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