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月,在学生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指导下,在管理学院和金融科技学院的支持下,我校围绕广东省“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荔园“丹青绘心·彩墨抒情”心理绘画大赛。
本次大赛反响热烈,共收到来自13个学院的31件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较往年有大幅提升。以下是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失败的乐章》
作者:张莹 医学部
指导老师:潘琪

漫画讲述了一个小孩因考试失利而自我否定,母亲通过引导他用音乐表达情绪,帮助他认识到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最后,母亲提议外出用餐,既是告诉孩子失败是寻常事,也是以此作为放松。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积极面对失败,寻找新动力的重要性。
《我回击黑暗时,是和朋友在一起》
作者:张鲁悦 金融科技学院
指导老师:郑颜琪

作品表现了小孩和猫猫携手用奔涌的色彩与盛开的鲜花对抗黑色怪物的场景。黑色的怪物是一切糟心事的集合体,小孩是积极抗争的自我,每一只猫猫是朋友的化身,奔涌的绿色开满鲜花,是生活中每一个快乐的瞬间。当我和朋友在一起时,就算糟糕的事情与负面情绪堆叠如潮水般将我吞没,我仍拥有五倍的快乐去回击,鲜花会在黑暗中蔓延。作者表达了希望每一个陷入困境的人都别忘记身边还有朋友相伴,那些生命里灿烂绽放的鲜花,终会汇聚成新的春天。
《向阳》
作者:张立 法学院
指导老师:魏军妹

《向阳》的中心是一朵向日葵和一个人,人象征着大学生,向日葵象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人与向日葵紧密贴合,体现大学生奋力拼搏、努力成长、向上向善。
《冲破骄傲的茧》
作者:许灿、郁佳欣、周茜雯、 王语
生命与海洋科学院、心理学院
指导老师:黄冰婵

作品描绘了当代孩子常因家庭中的“期望压力”而自我设限,仿佛只有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满足父母的“价值期望”,却忽略了家庭和睦的本质在于家人的包容与爱。这种包容的爱,能温柔地融化孩子心中的“茧”,让他们重获自由与成长的空间。
《追逐星光》
作者:吴天崇 吴晓冰 徐艺菲
金融科技学院
指导老师:张建霞

以太空为背景,绘制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元素,象征大学生逐梦工具。宇航员代表大学生群体,身处太空寓意在未知人生旅程探索。两侧文字 “你以为星光渺茫,那是因你靠得不够近”,点明只要勇于靠近、不懈追求,梦想并非遥不可及。作者希望借航天逐梦情境,引导大学生正视内心困惑,激励他们像航天探索般,不惧困难、积极进取,挖掘自身潜能,塑造健康积极心态,以乐观自信姿态面对学习生活挑战。
《我就是有缺点,那咋了》
作者:吴佳仪 金融科技学院

这幅插画展示了一个孩子因对自己的缺点感到沮丧,而另一个孩子则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强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种互动旨在传递一种积极的自我接纳观念,提醒人们不必因缺点而否定自己。
《心归自然》
作者:蔚晓晓 心理学院
指导老师:迪丽热·安瓦尔

借鉴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和动作表现出内心丰富的情感流转,人物脱去簪钗,褪去金玉珠饰,背去层层宫墙禁锢的繁华宫殿,向往散发光芒的太阳而飞,意为抛开世俗欲望。作者希望更多大家能够不受世俗欲望所困,懂得借自然的疗愈之力放松自己,内心平静,追求内心更深层的快乐。
《人生演绎家》
作者:王蓓旎 金融科技学院
指导老师:王岫川

作品通过描绘人物和相机相片,关联了人生与相片之间的巧妙相似性,人生的各个阶段定格于人生的相机中。作者阐述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难过和低谷,它们如相机里的废片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更改,但我们可以像剪掉废片那般将其抛之脑后,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演绎出更多的精彩人生。
《星渊蝶语:弗洛伊德未眠的玫瑰》
作者:石靓琰 外国语学院
指导老师:黄靖怡

作品描绘了玫瑰根系刺穿冰封星球,吮吸猩红岩浆(力比多的永恒泵动),蝶翼用七层蓝紫油画棒拓印意识残影。作者将心理咨询室天花板上的沉默褶皱,翻译成一场星际量级的哀悼仪式:真空中的玫瑰不谈论救赎,蝶翅煽动宇宙弦,只为让所有悬而未决的眼泪获得天体级密度。星球是冻结的潜意识原浆,玫瑰以倒刺为锚钉住弗洛伊德式失眠。幽灵蝶悬停,翅尖抖落的粉色尘埃。
《为你折返》
作者:毛耀辉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朱春维



作品描绘了一个作者救下了一个想跳河轻生的女孩的真实发生的故事。作品将当时救人的过程、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作者通过这次绘画告诉自己同时告诉读者一定要保持初心,守其不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对他人施予援手。
《One Day》
作者:刘裕嘉 胡仪
人文学院
指导老师: 刘芳珍

画面以“日月女神”象征时间与心态的平衡,右侧分镜依次呈现——学习;美食;义工;与舍友互动;夜读。描绘一名大学生积极平衡学习、社交、公益与自我关怀的一天,展现健康心理状态的养成方式,倡导关注情绪管理与生活节奏。色调从清晨的活力到夜晚的宁静,暗喻张弛有度的心理调适。作品以视觉叙事提醒观者:心理健康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藏于日常的自我觉察、人际联结与平衡之道,传递“呵护心灵如日月交替,需光暗相融”的隐喻,鼓励大学生在忙碌中学会自我滋养。
《 好好爱自己》
作者:刘谨齐
金融科技学院

作品表达了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认知有偏差,总是觉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完美。通过作品,作者告诉大家要接纳完整的自己,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好好爱自己。
《我心向阳》
作者:林欣彤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刘聪慧

作品通过中心人物与向日葵的动态呼应,传递“从心出发”的自我疗愈主题。画中女子舒展手臂,面容宁静,象征个体主动拥抱内在力量;环绕的向日葵以突出的明黄色调绽放,既是生命力勃发的隐喻,亦暗示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滋养。画面大体用色采用橙红与金黄,强化温暖包容的氛围。本作品通过艺术化的积极意象,呼吁公众打破心理病耻感,在自我接纳中重拾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