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联结 | 觉察沟通中的自我状态


01

我为什么和他不同


不知道大家平时是否曾留意过自己在冲突压力下的行为和反应方式,一般会选择指责反驳、沉默回避、还是积极解决矛盾?或许你可能觉得,这是性格使然,亦或是习惯;但或许你也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总是用“幼稚”的方式而不像别人那样“成熟”?亦或是长大后的自己,处事方式和自己的父母亦或是自己童年状态有许多共通之处?

02

通分析的PAC理论



不知道大家平时是否曾留意过自己在冲突压力下的行为和反应方式,一般会选择指责反驳、沉默回避、还是积极解决矛盾?或许你可能觉得,这是性格使然,亦或是习惯;但或许你也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总是用“幼稚”的方式而不像别人那样“成熟”?亦或是长大后的自己,处事方式和自己的父母亦或是自己童年状态有许多共通之处?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沟通分析(TA)理论中的自我状态模型,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自我。


儿童自我状态(Child ego state)

苏苏生长于一个严父慈母的家庭,这种管教方式使她自小就对父亲感到害怕,但又希望自己可以做得足够好,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苏苏和母亲更加亲近,有什么事都会和母亲倾诉,但是当苏苏父亲出现时,她总能感觉母亲常“站在父亲一边”,从来不会“帮自己说话”。


苏苏长大后,每次在遇到困难,她总是希望有个人能来告诉自己该怎么办,否则就会因不知如何开始工作而拖延、甚至感到厌烦;他人对自己无理批评后,自己会郁闷好几天,但从不反驳他们。

苏苏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方式,是处于典型的“儿童自我状态”中。苏苏小的时候,在独自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倍的父亲时,如果没按照父亲的意愿做事,就意味着被惩罚,也无法反抗。因此尽管苏苏心中有许多不快甚至愤怒,但她渐渐学会了隐忍。成年后,面对压力,苏苏会自动进入儿童自我状态,还是像过去一样克制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选择通过情绪化、郁闷、自卑表达。


儿童自我状态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当一个人被儿童自我状态的消极面支配时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任性、依赖、恐惧、退缩或讨好。而儿童自我状态的积极面会为我们带来创造力、好奇心、探索精神、感受力、爱心、活力以及热情和好学等。



父母自我状态(Parent ego state)


小黄和小莫都生长在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庭当中。小黄的父母对小黄寄予厚望,要求严格。尽管小黄从小学习勤奋,但在他的印象中,即使考了第一名也没有得到过夸奖,相反,考差一点免不了父母的一通责骂。


小莫的父母尽管也要求严厉,但是对于他的父母来说,比起取得更高的成就,小莫听话守规矩更重要。因此尽管小莫并没有太多学习压力,但是生活中免不了各种家规约束,甚至有时自己遭到惩罚仅仅是父亲心情不好,但每次父亲总能用一套理由让自己显得很正确。


后来,小黄和小莫成为好朋友。但是似乎他们的友情并不总太舒服——小黄由于伶牙俐齿、博览群书,总是批评小莫“你不应该这样想”、“快到考试了你应该好好学习”,并给出一番道理;而小莫对此常常逆来顺受,可总免不了被小黄“说服”后自我否定的痛苦。


小黄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典型的父母自我状态,而且是“控制型父母自我”,直接指出他人不够好、不够完美的地方,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面对小黄的父母自我,小莫很容易进入儿童自我状态,就和小时候一样听话守规矩。


当父母自我状态缺乏时,我们容易没有原则,边界不清;当父母自我状态过度时,我们会变得过于控制。但父母自我状态也有积极的一面,它帮助我们理解规范和原则,帮助我们关心、同情和保护自己或他人。无论是规范、原则还是关怀、同情,都是父母自我为我们安全健康成长所提供的重要前提。



成人自我状态(Adult ego state)

小莫渐渐长大,进入了大学。离开了高中时期全部注意力都被高考占有的日子,小莫渐渐感觉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都需要自己规划和掌控了。但是自我否定的习惯总是给小莫带来困扰和痛苦,于是求助了班里的心理委员。在心理委员的陪伴引导下,小莫发现自己似乎一直在代替父母的角色管束自己,这让小莫一开始觉得不知所措,于是第二周,小莫又和心理委员见面了。


“小莫,这周感觉如何?”心理委员问道。

“好多了,我感觉自己正在尝试在自我批评时告诉自己,我不需要重复父母的行为”小莫说。

“好极了,不过小莫,你有没想过你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我不太确定,但是我觉得我有能力摆脱被自我否定牵着鼻子走。”

“很高兴听你这么说,同时我想问你个问题,你刚刚回答我的问题时,是什么自我状态?”

“嗯,我觉得我既不像是严格的父母,也不像是孩子”

心理委员笑道“恭喜,你已经发现了一个新的自我状态”。


在这个故事中,小莫发现的第三种自我状态便是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以就事论事的方式理性处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能为自己所用,不会被脑海中来自父母自我的要求所驱使,也不会被来自儿童自我的习惯化情绪所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承担责任,并且决定要怎么做。



03

了解三种自我状态


在生活中,健康个体的三种自我状态是相互合作且动态平衡的,因为每种自我状态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就一个平衡的人格而言,三种自我状态都是必须的。我们需要成人自我状态帮助我们面对现实、合理决策;我们需要父母自我状态帮助我们明确规范和价值观,提供支持和保护;我们也需要儿童自我状态帮助我们礼貌谦和、自然热情。在人际交往中,所谓成熟的人,就是能够在适当的场合表现出适当的自我状态,与环境和谐,与他人和谐,与自己和谐。


在大学阶段,我们尤其鼓励大家,积极形成整合的成人自我状态。在整合的成人自我状态中,我们可以及时停止父母自我在内心对自己进行的苛责和逼迫,以他人为榜样为自己构建价值观明确同时又善于接纳和共情的父母自我状态,安抚恐惧或焦虑的儿童自我,鼓励自然表达和饱含热情的儿童自我,从经验中学习,在人际交往中成长,走向真正的人格成熟和完善。

每个人的命运都取决于当他正视环境时他内心的思考与决策。

——埃瑞克·伯恩




信息来源: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