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普查,你需要了解的事





1.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普查,而且多次进行?

心理普查是应教育部规定,各高校为全体学生提供的免费心理服务之一,也反映了我校“三全育人”全面关怀学生的工作理念。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和挑战,同学们的身心状态也会随时间和情境而动态起伏,所以定期心理普查就像身体检查一样,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及时调节心身健康,也希望可借此增强大家自觉自助的健康意识。


2.心理普查量表题目有点不适应时代发展,能随时修改吗?

一般不随时修改。心理普查量表的编制大致要经历:理论建构-项目编制-多次测试修订-信、效度检验-确定常模-应用等过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确保心理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心理普查量表是心理学领域最为经典的测量工具,拥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若对其项目随意修改,测量结果很难具有参考意义


3.心理普查结果能充当诊断结果吗?

心理普查结果不是心理健康的唯一标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对当前心理状态的评估,具有一定时效性。普查结果仅供测试者和专业人员参考,并不能替代临床医师的工作和判断,更不是精神鉴定。因此,切忌盲目依赖心理测量和根据测量结果对自己的“标签化”。如你对测量结果存有疑虑和困扰,可咨询专业机构。


4.在校心理普查结果会影响学籍、奖励、就业等事宜吗?

心理普查量表中的问题本身没有对错或好坏之分,测量结果保密,不影响学籍、入党、奖励、就业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问题了解自己的真实心理状况,以便对身心做适当调整,因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真诚回答即可。如同我们进行身体体检,若无法如实告知身体状况,医生很难给予最恰当的帮助方案。


5.心理普查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我可以边和同学讨论或看剧的时候做一下吗?

不行。心理普查虽只是一种参考,但参考的前提是测试有效,一般来说,测试环境和测试态度会影响测试的有效性。若测试环境过于嘈杂或相互讨论,将不利于如实答题;若测试者态度过分随意(如不认真阅读、尝试猜测题目规律等)或有意隐瞒,测试将无法起到检视自身心身状况的效果,将被视为无效问卷。


6.为什么我看不到普查结果?

心理普查数据不是诊断指标,数据结果的解读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直接反馈结果可能会造成过度解读或误读。实际上,个人状态是独特且动态发展的,与朋友老师交流面谈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自我,但由于学校学生人数众多,无法做到一一对话,因此目前国内高校均以全面测量为基础,回访面谈为辅助。回访面谈仅是和同学们一起认识目前的身心状态,协助大家澄清困扰以及在需要时提供适切的专业帮助,大家尽可能用平常心对待。


心理普查须知

端正态度

自觉觉察

如实填写

主动负责

研究生新生普查:10月5日9:00~10月6日9:00

本科生新生普查:10月6日9:00~10月7日9:00








信息来源: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