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纪念与联结,是生命的延续


“在爱消失之前,请记住我。”《寻梦环游记》用它独特的墨西哥亡灵节传统传递出温暖的家族联系和生命的温暖力量;而我们的清明节,同样蕴含温婉的情感沉淀,它诉说着我们关于逝去、祭祀、怀念等话题的思考,带给我们深刻的心理意义和生命价值



 

1 释怀情绪,自我和解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认为面对与挚友亲朋的分离时,人通常会经历否认、愤怒、恳求、沮丧、接受这五个阶段。



我们的情绪中往往掺杂着很多遗憾、自责、内疚和痛苦等。清明时节,面对逝去的亲人,可以尝试向身边人倾吐内心的情绪情感,也可以给逝去的亲人写信(内心想法、痛苦以及思念),如果想哭也可以大哭出来。信写好后可以把它放在自己重视或喜欢的地方,结束后告诉自己重新开始,这样的互动方式可以给难忘的记忆一个回放的空间,给自己压抑的情感释放的机会,也给逝去的亲人一个温暖的灵魂拥抱。



 

2 建立联结,温暖抱持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建立关系是发展的动力,而被
投注了感情能量的人、地方、东西、想法、幻想或记忆都是可以建立关系的客体。在清明节,我们和亲友团聚,共同回忆过往,重温与祖辈的联系,感受着故人带给我们的温暖,也感受着大家互相给予的爱与心理支持,在陪伴中共同抵御孤独



 

3 获得力量,勇敢前行


叙事疗法认为当一段关系终结时,我们失去的是透过那个人的视角所获知的自我;因此逝去并非关系的结束,而是一种不同的在一起的方式。

 



我们在不断叙说与生命中重要他人有关的事件和经验中,获得更完整的自我认知;他们的品格精神、智慧经验也许是我们的榜样来源;他们的关心关爱、鼓舞支持也许是我们的勇气来源;我们会看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可以成为的样子,在与他们的心理联结中努力前行。

 

4 感悟生命,投入生活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生的终极议题是: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我们都无法避免这些议题带来的焦虑。清明时节,我们寄托哀思,理解生命是有限的,面对分离,悲伤和不舍是正常的;我们也创造联结,理解生命将通过关系、精神等方式获得延续;每个人都可以投入当下的生活中,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意义。


过好当下,是对生命最温柔的善待。



 

 

信息来源: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