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调适 | 春暖花开,为何我却高兴不起来?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

春日万物复苏,我却提不起劲,总感觉自己精神萎靡,情绪低落,似乎陷入了春困秋乏、伤春悲秋的怪圈......


实际上,古希腊医学家阿瑞特斯(Arateus)和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人的精神状况变化确实与季节变化相关;现代统计数据也表明,3-5月是精神类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增高的季节,这主要是由于季节变化导致人体内部稳态失衡,同时也影响了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进而体现为情绪的起伏变化。



 

 

春季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呢?

光照变化
1980年,科学家们发现高强度的光线可以影响人类松果体释放褪黑素,褪黑素在黑暗环境中产生,有助于睡眠,可以作为一种时间信号调节个体的昼夜节律。春季光照增加,褪黑素分泌减少,合成增加,昼夜节律可能会发生延迟或错位,因此可能诱发情绪不稳定

 

气温升
随着春季回温,人体皮肤和肌肉的血管处于舒张状态, 体表血液供应增加,而流入大脑的血液却减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耗氧量增加,人就容易昏沉欲睡;空气里的阳离子增多,人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增多,就容易出现情绪激动和冲动倾向。另外,加拿大学者研究发现,对情绪调节和唤醒作用显著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也会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随着春天气温回升,这一类分泌增多,我们调节焦虑、冲动和唤醒水平的能力则可能会相应减弱。


气象多变
季节交替气象情况多变,气象情绪效应(Meteorological emotional effect)表明不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 也和心理与行为的异常波动相关(Palinkas & Wong, 2019)。而对于长期服药者,人体代谢加快,药物吸收代谢加快,药物浓度降低,也可能导致病情变化,此时
擅自停药则更容易导致疾病复发


目标压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很多人会从春天开始树立各种目标,在对自身的学业、生活、人际交往做出期待和计划的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压力。如果
压力过高、屡次受挫又得不到适当调节,也容易让自己陷入负性情绪



不论对于普通个体还是患过抑郁或其他精神类疾病以及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易感个体来说,在春季感到打不起精神、产生负性情绪和消极想法是有生物-心理-社会素依据的,在了解春季易导致情绪起伏的原因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应对,以下是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帮助的温馨提示:


1 保持充分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作息

生活规律有利于人体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增强免疫力和防御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


2 多进行户外运动
阳光照射可以增加
5-羟色胺与多巴胺的活动性,改善脑血流量,减少困顿乏力感。


3 注意营养的平衡
多摄入一些
色氨酸、苯丙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如坚果,豆制品和菠菜等。


4 促进人际联结
尽量与周围的人和世界保持
积极的联结,透过倾诉获得支持;创造更多新鲜的体验,美食、赏花、和宠物相伴,创造积极情绪;当出现情绪不适时,勇敢求助


5 合理对待心理障碍诊断
社会学家Goffman在研究病耻感时指出,病耻感是一种会让人自感耻辱的特殊态度,使得人在自己心中由一个“完整、正常的人”变为“被打了折扣、有污点的、缺乏价值的人”。实际上,精神类疾病诱因极多,其病因尚不明确。
它不同于生理疾病,反映的是一个人当前的心理功能失调状态,是方便精神科医师诊治的分类标签,并非一个人的全部。积极就医本就是勇敢面对自我困境的一种行为,若你或身边人确诊精神类疾病,请给予自己(他人)理解与宽容。


6 科学看待药物治疗
精神类疾病治疗的目标是康复,即恢复社会功能水平并实现生活目标,也就是能够投入人际交往、工作和学习。
经专科医生诊断后建议的药物治疗,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恢复机体内稳态,这是治疗的有效路径。刚开始服用时,个体可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但可以通过对症处理来消除和改善。临床数据表明大多数的精神类疾病的复发,和个体自行停药或调整药量有关。当你觉察不适或有疑问,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7 保持关怀与接纳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临预期之外的压力或成长困境,我们都在应对与适应,即使看似有问题的心理和行为,也连接着我们内在为理想生活而努力的积极意愿。因此,
请有意识地以慈悲的态度关怀自己,同时也以善意的态度对待身边人


[1]俞国良, 陈婷婷, 赵凤青. 气温与气温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8): 1282-1292 doi:10.3724/SP.J.1042.2020.01282
[2]王立国, & 刘晓东. (2003). 天气气候对精神类疾病的影响. 吉林气象, (3), 9-12.
[3]Moon JH, Cho CH, Son GH, Geum D, Chung S, Kim H, et al. Advanced circadian phase in mania and delayed circadian phase in mixed mania and depression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EBioMedicine. 2016;11:285–295.
[4]Cho CH, Lee HJ. Why Do Mania and Suicide Occur Most Often in the Spring? Psychiatry Investig. 2018 Mar;15(3):232-234. doi: 10.30773/pi.2017.12.20. Epub 2018 Mar 16. PMID: 29566464; PMCID: PMC5900367.
[5]Yao Y, Shi S, Li W, Luo B, Yang Y, Li M, Zhang L, Yuan X, Zhou X, Liu H, Zhang K. Seasonality of hospitalization for schizophrenia and mood disorders: A single-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a. J Affect Disord. 2023 Feb 15;323:40-45. doi: 10.1016/j.jad.2022.11.054. Epub 2022 Nov 24. PMID: 36436764.
[6]Sung, Chen, Lin, Lung, & Su, 2011; Peng, Wang, Wang, Kan, & Chen, 2017; Zhao et al., 2016; Carlsen, Oudin, Steingrimsson, & Oudin, 2019

 

 

 

 

信息来源: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