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教师节”
首先在这里祝福教师们节日快乐!
除此之外,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将每年的9月10日设立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更好的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时识别自杀信号,预防自杀行为。
2024-2026年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为“改变对自杀的叙述”(Changing the narrative on suicide),该主题旨在提高人们对减少耻辱感和鼓励公开对话以防止自杀的重要性的认识。“改变对自杀的叙述”指改变我们对这个复杂问题的看法,并从沉默和耻辱的文化转变为开放、理解和支持的文化。
今天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全民健康素养66条第37条明确指出:“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正确认识焦虑症和抑郁症。”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揭示了自杀预防的核心——心理因素是心理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守护生命,预防危机
我们要构筑好四重心理防线
在探索自杀预防的过程中,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对青年心理健康研究队列的定性随访,识别出了四大关键保护性因素。
有意义的关系与联结
研究发现,家庭支持与情感连接被视为最关键的保护因素,亲密友谊则通过提供归属感和正向分心发挥缓冲作用。我们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与人联结,与亲友分享你的快乐与忧愁,获得心理支持。
外部来源的支持与帮助
教师、朋辈等“中立第三方”的非评判性支持具有特殊价值。研究表明,这些外部帮助者虽然不是参与者最亲密社交圈的成员,但他们的关注和非评判性支持让参与者感到被看见和被听见。
社会环境的归属与认同
研究发现,环境转变(如转学或更换工作环境)对曾遭霸凌者尤为关键,而参与集体活动能够带来掌控感和身份认同。
接纳与认知提升
逆境后的反思成长能够构建心理韧性,帮助个体重新构建对青少年期体验的理解。
保持健康心态,提升健康素养
1.接受并关怀自己:保证充实规律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压力管理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基础要素。而接纳自身的不完美是心理健康的起点,珍视自己的独特性,同时关注身心需求,遇到难以应对的情况时及时寻求支持。
2.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常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构建互助的人际网络。遇到困难时可通过倾诉减轻压力,也要学会倾听他人,彼此提供帮助。当我们遇到困境时,可以积极寻求校园里各项资源的帮助。
3.培养兴趣爱好和乐观态度: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开展的各类活动,探索自我兴趣,有助于提升自信与幸福感;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主动寻找解决办法。
4.识别危险信号,共同守护健康:创造一个人人珍视生命、易于获得帮助的社会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当我们觉察到身边人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和食欲的显著改变、突然的行为变化、谈论死亡或自杀、分配个人财物时,以平静、非评判的态度进行询问和关怀,是最好的支持。当心理困扰或情绪问题难以自行调节时,不必犹豫,及时向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寻求评估与指导。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正在经历心理困扰,请记住:寻求帮助是力量的表现,而不是弱点。及时与值得信赖的医疗专业人员交谈,或24小时心理咨询专线400-098-2525,这是迈向健康的重要一步。请记住,在度过苦难的路上,你并不是自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