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 | 走出内耗的4本好书


你是否曾在焦虑的循环中无法抽身?在深夜反复担心未来,或因为害怕失败而迟迟不敢行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痛苦本身并非困扰,而对痛苦的抗拒才是真正的牢笼。”无论是预期性焦虑、消极思维、还是睡眠困扰,其实都存在着科学的应对方式——今天推荐的4本书,将从不同角度帮我们走出内耗,重获内在力量。


《与预期性焦虑共舞》



[美]莎莉·M.温斯顿,马丁·N.塞夫 著

王振 主译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预期性焦虑是指因预期会面临某种令人害怕的情境而出现的焦虑情绪。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这可能包括:考试前的焦虑、公开演讲或展示的紧张、对新认识的人、约会或社交活动感到不安、对求职、考研或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本书等等。


本书基于认知行为(CBT),针对大学生常见的预期性焦虑问题提供了实用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书中提出的“DANCE”五部曲(期待、接纳、允许、让步、承诺)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学会识别和应对焦虑,摆脱完美主义、犹豫不决和灾难性思维的困扰,转而采取有价值的行动,实现与焦虑共舞。


《幸福的陷阱(原书第2版) 》



[澳] 路斯·哈里斯 著

邓竹箐,祝卓宏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我们每个人都在渴望幸福、追寻幸福,几乎一生都在为幸福而奋斗。可是,究竟什么是幸福呢?我们总觉得幸福就是一直开心,但本书打破了人们对“幸福”的有误认知:我们总以为幸福就是持续快乐、没有痛苦,因而拼命压抑负面情绪、逃避心理不适,结果反而陷入更深的焦虑和内耗之中。


作者指出,真正的幸福并非消除所有痛苦,而是学会与各种情绪共存,在接纳的基础上朝向有价值的生活行动。当你因学业压力感到焦虑、因人际比较产生自我怀疑、因未来不确定而迷茫时,这本书将帮助你跳出“幸福陷阱”,不再与情绪盲目对抗,而是借助有效的ACT心理练习(如正念、价值澄清、认知解离等),建立灵活的心理应对能力,帮助我们拥有践行价值的有意义的人生。


《走出心理陷阱》



[德]吉塔·雅各布 海妮·范真德瑞 劳拉·西伯尔 著

顾煜斐 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你是否发现自己人际关系中总是不自觉地敏感内耗,因别人一句无心之言就陷入 “被拒绝” 的恐慌?是否渴望亲密却又害怕受伤,于是在主动靠近与回避退缩中反复挣扎?这些看似无解的内心冲突,往往源于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固化下来的消极思维与行为模式。本书正是帮助我们系统识别与调整这些深层模式的实用指南。


书中介绍的“图式-模式疗法”将人的内心世界,像一面清晰的镜子,照出我们反复内耗的根源:比如可能是童年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如何让你在成年后依然容易感到不安,或内化的批评声音如何让你不断自我攻击。本书提供大量可操作的自助练习,如通过“想象对话”安抚内心的脆弱小孩、为不同情绪模式准备“急救工具箱”、设计行为实验逐步打破回避习惯等,引导我们从觉察走向转变,帮我们跳出自我批评、情感纠结与人际紧张的循环,建立起更稳定、更自在的内心秩序,走出心理陷阱。


《睡眠之书 》



[美] 妮科尔·莫思斐 著

田丽 译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你是否总在深夜翻来覆去,明知该睡却控制不住胡思乱想?是否长期被 “越想睡越清醒” 的恶性循环困住,白天又被疲惫裹挟?本书精准拆解影响睡眠的核心问题:真正折磨人的往往不是 “失眠” 本身,而是对 “睡不着” 的恐惧和焦虑以及随之而来的的不良作息习惯


本书从生理节律、心理调节和行为模式三个关键维度,提供了一套清晰、可操作的改善体系,例如如何通过调整光线与温度优化睡眠环境,如何利用用呼吸技巧舒缓睡前的紧张神经,以及如何借助 “睡眠日志” 追踪并打破无效的应对行为。无论你是长期失眠者,还是偶尔被压力打乱睡眠节奏,如果你也渴望结束“一夜无眠、次日疲惫”的恶性循环,这本书都能帮助我们以更轻松、科学的态度重建稳定的睡眠节律,让高质量的休息为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注入充沛活力。



成长之路,或许总是与焦虑、迷茫、失眠和自我的不确定感相伴。但请记得,你并非孤身一人,这些优秀的书籍就像一位位沉默而智慧的伙伴,随时准备为你提供理解和指引。愿你在阅读中,找到与情绪共处的从容,获得向前一步的勇气,并最终温柔而坚定地,成为自己最好的支持者。

信息来源:

2025-10-09